大年三十儿到了,父母仍在老家住着,依着多年来的习惯,每年除夕儿,我们都要回老家陪父母过年下,总感觉有一种漂泊后的回归,也只有这种浸满着老家味道的春节,更香甜,更润心,更踏实。所以去年春节,一如既往,携妻带子驱车回了老家。
到了老家,听到的满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,看到的是大街上戏耍的孩子和来来去去拜神请祖的大人。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微笑和幸福。下车后,一路与村人寒暄问好,不自觉走到了铺满童年故事的胡同,远远看到父亲正在和弟弟侄子们贴春联,父亲看到我们非常高兴,我忽然发现他变老了许多,可是他那充满慈爱的微笑依然没有改变,温暖而又心安!
走进熟悉而又好像陌生的老院,看到母亲正在堂屋里的族谱前烧香磕头,然后又分别去了老天爷,老地爷,灶神爷等地方叩拜,口中自语不止,仔细听多是求保全家平安,幸福,来年多打粮食,孩子们都学业事业有成什么的,非常认真虔诚!我们一直都默默的看着,不忍心也不敢打扰的,自小就听老人说,烧香的时候是不准孩子们胡言乱语的,不然神灵听不准,就算是没有记住许的愿望,或者是不够尊敬,来年好多事儿会不顺的。
所有神灵都求拜愿语后,母亲艰难的站了起来(由于过度劳累,母亲膝盖受到严重伤害,平时走路都步履蹒跚,非常困难),拍了拍裤子上的土,放心的说总算烧完了(烧香拜神),开始和我们欢快的交谈起来。母亲对我们来的比较晚,习惯的埋怨起来,说是让父亲去胡同口接了好几次了,路上那么多车,心里老是担心。此时,妻子为了缓消母亲牵挂的心绪问道:娘,去庙上烧香了吗?来时发现村口庙上有好多人烧香呢?要不俺跟您一块儿去吧?“哎!早都去了,庙上要早去的,等着你们啥都晚了,都愿语罢了,都给老天爷,老奶奶说了,让你们在外面啥都好好的,孩子们都考上好大学,你们年轻人都不会烧香,我初一十五,逢年过节都替你们烧了,要不神会这么多年照顾得咱好好的幺”母亲放心满足的说。
看着母亲坐在沙发上疼爱的搂着孩子,听着母亲不停的问寒问暖,看到母亲已是满头白发,道道皱纹里充满了慈祥和母爱,目不转睛的端详着,恍惚间,看到坐在面前的母亲,如同一尊心怀大善,普度众生的活佛,她呵护喂养小时候的我们健康成长,求神佑护离家的儿女平安。
记忆中,母亲非常贤惠勤劳,艰苦朴素 ,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,和睦乡邻,好可怜人,济苦救贫,父母在村里辈分高,所以左邻右居都非常尊敬他们,为此也使做儿女的我们备受村里人搭讪喜爱。我们做晚辈的也深感这个老家在村里厚重的存在。祥和欢乐的气氛总是包围着,萦随着,无论身在何处,回想起老家,总有一种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促使我们快乐奋进。我们也都深受教育而变得敬老尊贤,艰苦朴素,积极向上。
这也许就是良好的家风吧!对,一定是!是如同父母一样的祖祖辈辈传承不止的优秀家风,这也就成了这个家好好生存的风水。
平时,出门在外,总发现许许多多的人在风景区的庙里,甚至是慕名到很远的庙堂捐钱膜拜,求神灵佑护。却没有父母的佑护来的及时有份量,有辐射渗透力。记得在一次出远门的车上,看到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:家有活佛你不拜,庙里烧香有何用?!是呀!父爱如山,母爱似海,儿行千里母担忧,儿怀母爱身心安。平时要多回家看看,及时吸取来自父母的爱滋生的正能量,不要埋怨责备他们。父母的慈爱如同佛光普照儿女前行。百善孝为先,儿女要以尽孝报恩,以示育后代儿女,传承家风,围积风水。
这个世上有一种永远还不了的恩情那就是父母的爱,有一本永远写不完的书那就是父母!
母亲节到了,祝家里的父母,心中的活佛,节日快乐,健康长寿!
责任编辑:徐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