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部短剧《逃出大英博物馆》在各个网络视频平台上线,总共不到10分钟,但一上线就呈爆火状态,剧中一句“家人,我在外面流浪很久了”让不少网友破防,期待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早日回家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,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,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,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。踏上新征程,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守文化初心,以“守护者”、“传承者”、“发扬者”的身份扛起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“大旗”。
做历史文化的坚定“守护者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、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,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。”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、最深沉、最持久的力量。历史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,是不可再生、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,需要一代接着一代、一棒接着一棒的传承下去,这样历史文化才不会丢失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担起历史文化的“守护者”,守护好我们中华优秀的历史文化,还要善于利用《文物保护法》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》等法律文件,对看到破坏遗产的人要及时制止,并运用法律的手段对付他们,这样历史文化才能够得到最有效的保护。
做历史文化的积极“传承者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,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,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。”我们党员干部要做历史文化的“传承者”,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工作、生活、教育等领域,进一步将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,增强中华文化定力、提醒国人莫忘民族本色、保持民族精神。党员干部要主动传承好历史文化,从中汲取优秀历史文化的精华,使我们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变得更加自信、更加从容、更加强大。
做历史文化的忠实“发扬者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,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?如果不是中国特色,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?”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”我们党员干部要从百年党史中认真总结经验、汲取智慧,继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,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、更大的辉煌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加磅礴的精神动力。(贵州剑河县南明镇人民政府 彭晓梅)
责任编辑:徐涛